目前分類:分享小故事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po> 









 一天,一個年輕的大學生跟他的教授在外散步。教授很仁慈,他身邊的那年輕學生也是他的朋友。



在散步的時候,他們看到路旁有一雙舊鞋子。原來有一個人把鞋子留在那裡,每天他工作完畢,就會回來找回他的東西。眼看下工的時間快到了。

 年輕學生突然和教授商議,想要跟那窮人開個玩笑。他提議把這雙鞋子藏起來,看看鞋子的主人回來,找不到鞋子時會有怎樣的反應。

教授回答:「我們不要以捉弄窮人為樂。你可以換個方式,為這人做一點好事,例如放些錢幣在每一隻鞋子裡,再看看他發現鞋子時將會如何。」那學生決定照著教授的話去做,然後他們躲在樹林後,觀看那窮人會有甚麼反應。不久那窮人下工了,他回到路旁找到他的東西。

他一面穿上衣服,一面把腳穿進第一隻鞋子裡。他立刻覺得有東西在鞋裡,待彎腰一看,發現有一枚銀幣在那隻鞋子裡面。他臉上顯出驚愕的表情,又把銀幣翻來覆去,看了又再看,同時又左右觀看,是否有人惡作劇。但發現四周無人,於是他把銀幣放在口袋裡。

他繼續穿另外一隻鞋,竟又發現了另一枚銀幣,他臉上第二次出現驚喜的表情,高興之餘,便馬上跪下感恩禱告。他謝謝神知道他的妻子生病,家裡也沒甚麼食物,他更感謝神,藉著不知何人的手使他絕處逢生。

那人離開後,年輕學生站在教授身旁,心中很受感動而淚水盈眶。教授便問他:「你覺得你後來所做的,是不是比先前那壞主意更有意義?」

那年輕人答道:「是的,我上了一生難忘的寶貴功課,更學習到我從不明白的真理──施比受更為有福。」




   一個印度智者的四句話


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一個印度智者:「送給你四句話。」




1、「把自己當成別人」




> 第一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這句話的含義:「在我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2、「把別人當成自己」




> 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3、「把別人當成別人」




> 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4、「把自己當成自己」




> 第四句話:「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慢慢品味!




 這四句話我們能體會多少?又能做到多少?  
    


 
1、「把自己當成別人」 是「無我」






 
2、「把別人當成自己」 是「慈悲」




 
3、「把別人當成別人」 是「智慧」


4、「把自己當成自己」
可能是前三者圓滿之後才能體會與實現吧!
所以須要用這輩子去經歷。





*轉寄分享*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從前,有個人騎馬到遠方,到了正午,遂把馬拴在路邊茶舖樹下休息。這時,有另一個人騎著驢子過來,也把驢子拴在同棵樹下。先來的那人立刻喊道:「千萬別把你的驢子拴在那兒,因為我的馬還沒馴服,可能會踢死你的驢子喔!」

但那人對這勸告置之不理!不久後,兩人一同從茶舖出來,聽到一陣嘶吼,只見驢子倒地而死!驢子的主人氣得暴跳如雷,堅持要馬的主人賠償,因而鬧上衙門。

開庭審查時,縣太爺問馬的主人:「你的馬真的踢死了他的驢子嗎?」他一語不答。

不論縣太爺怎麼問,馬的主人就是閉口不言。這時,縣太爺嘆口氣說:「看來他是個啞巴,所以這案子沒辦法審理了!」

驢子的主人一聽趕緊說:「不可能,他不是啞巴!他明明跟我說過,『
不要把驢子拴在那裡,否則我那尚未馴服的馬,可是會踢死你的驢子喲!』」

縣太爺一聽立刻明白,便說:「這樣說來,他就不需要賠償你了啊!因為他已經事先警告過你,是你不聽的。」

當我們受冤屈時,不必急著發怒或辯解,反需冷靜下來,適時閉口,以退為進,自能伸張公理。



 







Photobucket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故事  許斐《責井文》


 


 


 


宋朝的許斐在《責井文》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年夏天,院中的水井因天氣乾旱而枯竭。

許斐很生氣,責備枯井說:『我先前只當你這好那好,哪裡知道你居然在關鍵的時候沒水了,從今往後,我寧可不做飯不喝水,也不會再卑躬屈膝地向你要水了。』罵完,便回屋裡睡覺了。



夢裡,他見到一個童子,滿面塵土,嘴唇焦乾,說:『我是井神呀,

使你鍋不生塵,衣服上不凝結污垢的,是誰呢?

使你筆硯濕潤,可以奮筆書寫,酒杯裡盛滿了酒,泛著月影,浮著花香的,又是誰呢?

長久地救助您卻沒有功勞,一次喝不到水便結成怨恨,您為什麼如此缺少感恩之心呢?

我這就去敲開天門,請求打開泉水的閘門,滿足您沒有止境的取水要求。』

許斐從夢中驚醒,不見童子,卻只聽到屋外響起了淅瀝的雨聲。



這則故事令人深思......

在現實生活中,『久濟亡功,一渴成怨』者不乏其人。


比如一個朋友,歷來仗義疏財,極講義氣。有個熟人日子過得不景氣,三番五次地向他借錢,他都有求必應。

有一天,那人又來借錢,而且一張口還是一個大數目。不巧的是,這位朋友正投資做一筆生意,一時挪不出錢來滿足他。結果那人說了許多陰不陰、陽不陽的話,恨恨地走了,碰上這種人就夠嗆了。



許斐的《責井文》給了我們幾點很好的警惕:

一、是我們要心懷感激之情,對待幫助過我們的人要言謝。

二、是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在求助於別人的時候體諒別人的難處,不要動輒生恨。

三、是要心胸寬闊,善待別人的無理取鬧。

文中的井神遭到人家不講理的責備後,還肯上天「賣面子」代人要水,這表現了很大程度的寬容之心,令人心生敬意。



人生在世,碰上「枯井」的時候很多,但願你不會去責罵「枯井」。

世界上有一種人,要特別注意:當幫助他十次百次時,他不見得會感謝。但當有一次不幫他時,他一定會不悅、抱怨。

此時只有兩種情況:


一是他本身個性如此,不懂得感恩惜福。


一是他沒將你當朋友,不把你當一回事。

對待這種人最好的方式是~遠離他!

讓他反省應自求進步別擾人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這一篇一定一定要好好學起來用


凡事多用不同的解決方法,結果不同學習也不同


 


 


「小外甥在學校闖禍了!」接到爸爸的電話。


什麼事啊?!」我問。


「聽說把小朋友打到流鼻血啦!」


爸爸有些緊張,他要我立即前往學校了解情況並處理。


我一直很疼小外甥,他個性很憨厚,為何會出手打人呢?我實在搞不懂!


於是立即放下手邊工作,逕往學校去……


進導師辦公室時,映入眼簾的是:


我的大姊一直彎腰卑恭的向對方家長道歉…


但是對方家長似乎完全不領情,脾氣火得像什麼似的…


對方家長還一直說要找警察來,一定要把小外甥關起來!!!


看看站在一旁的小外甥,他的臉色鐵青,一肚子火氣,


我知道他從小的脾氣就是拗,但是從來不和人惡搞的!


他今天動手打人,我相信一定有他的原因


我一進去導師室,什麼話都懶得說,直接抱起了小外甥,說:


不要怕!舅舅來了!你什麼話都可以說!


這時小外甥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打人就不對了!說什麼說!還有臉哭?!』對方家長劈頭就這樣堵我!


我火氣也來了,決定嚇對方一下,開口就操台語開罵


幹!你是三小!沒看見恁倍在教厝裡的小孩講實話喔?!


你不滿的話,去傳人過來!


恁倍最看不起不懂事理就說:打人就不對ㄟ人!


對方先是愣住了!頓時聲音變得一片寧靜


(看來,社會上多數還真的欺負善良的人!)


打破沉寂,直接問老師發生事情的原委!


沒想到老師也說不出所以然(這時候我的火氣真的來了),


於是我讓小外甥告訴大家為何他要打人!


同時我要求被打的小朋友一起站在老師面前,要他們當面對質!


『美術課,我在做我的勞作啊!』


『他很沒禮貌,過來借我的東西都不說一下!』


『但是我不想要借他啊!』


『他每次向人家借東西都不還,也不會珍惜!』


『今天他拿了我的萬能糊就跑!我就衝過去要拿回來!』


『但是他都不還我,我也搶不回來!』


『他突然把我的萬能糊往窗外丟,別的同學幫我撿起來!』


『他還用很難聽的話一直罵我


『我叫他不要再亂罵,他就對我比中指,還向我吐口水指著自己的鞋子。


『所以我生氣就一拳打過去


『他流鼻血了


小外甥低著頭,很後悔的表情。


…………………


……………………………


……………………………………………


當小外甥敘述過程的同時,我一直盯著這個小朋友和家長,


並不斷確認對方的反應,其實我完全相信小外甥不會亂說


我回頭問挨打的小朋友:『 那時候老師呢?!


「上廁所」他小聲的說。


他講的有沒有不對的呢…?!』我接著問。


「我有跟他借啊!」他反駁。


借個萬能糊也沒什麼啊…!』對方家長從旁幫腔。


但是他有答應要借你嗎?!』我不讓他閃躲,他回答不上來


小氣!借我們不就好了嗎…?!』對方家長這時理直氣壯的說。


我狠狠的瞪了對方家長一眼,這下真的是秀才遇到兵了


知道不來些突然的手腕可能沒完沒了,立即轉頭告訴老師:


既然家長這麼喜歡請警察來,


還是請你撥電話請東門派出所的員警先生來一趟好了!


這句話一出來,全部的人都愣住了!(包括對方家長)


接著我緩緩的說:


今天我們的小孩的確打人,犯了錯,實在傷害了同學!


我們願意就法律層面完全負責,包括醫療賠償


但沒經過別人的同意,私下拿就是偷,公開強取就是搶!


畢竟起因是對方強奪我們的物品,我們絕對不會放過!


搶奪他人財物屬於公訴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一經提告就無法撤銷!


未來提告的話,那個部分請他們自己負責!我就此先聲明!


知道自己語氣說得很緩,但是絕對有很強的殺傷力!


老師當然不願意打這通電話,立即出來緩頰


但是我態度非常堅持,我說:


既然你們讓我出來處理,對方家長也只認為是我們家的小孩很小氣,


似乎所有的錯都是我們造成的!我們何必再多有爭執呢?!


讓這件事直接交給司法公正單位處理,對大家不是另一種學習嗎?!


頓時對方家長突然像洩了氣的皮球,不能再多說什麼


趁著氣勢正強,我直接補了一句:


還是不要麻煩警察先生來這兒好了,我們一起前往警察局,好嗎?!


我直接走向對方家長面前,正式的邀約


半?,對方家長看著我說:『有這麼嚴重嗎?!


情勢演變讓我覺得對我方有利,但必須忍著些,我皺著眉頭說:


我不知道!


因為是你們的態度讓我覺得很嚴重啊!!!


要找警察來,是你們先提出來的!


一定要關我們家的小孩,也是你們堅持的!


換作是你,不嚴重嗎…?!


只是我覺得來龍去脈既然我們都清楚了,我也認為必須採取行動啊!


我不袒護自己的小孩,他有錯,就該承擔受罰!


但起因是你們的小孩搶奪,我也必須讓我的小孩知道我行事公正!


是非對錯我們何必再浪費彼此的時間,私下在這兒討論個沒完沒了呢?!


讓法官和執法單位來教育我們的小孩,難道不好嗎?!


…………………..


空氣又凝結了起來………….


對方的媽 媽 突然問我:『你要告我們什麼?


搶劫或搶奪吧?!我再問一下律師會好一些!』我故意說嚴重些


我看見他們已經在計算如果我這樣一告的話,他們會很麻煩


頓時決定來個火上加油的手腕,


把胸前的錄音機(當時只有小型錄音機)拿出來,對他們說:


從我進這個門,我們所有對話我都錄下音,需要時可提供法官參考!


我知道這個動作是很具有挑戰性的,


通常的人一旦面對麥克風或者錄音、錄影時,都會收斂許多


我看他們立即壓低聲音討論起來,然後對我很防備


趁著對方陷入抉擇與討論之際,我看著小外甥說:


你覺得你自己有錯嗎?!


他點點頭。


你覺得你應該怎麼辦呢?!』我問他。


『道歉……!!!』他小聲的說。


但是不是做錯事情,靠著道歉都可以解決啊!你知道嗎?!』我補充。


大姊在一旁著急,但是我請她把事情交給我,不要再表示任何意見


你們討論結果如何呢?!我們可以一起去警察局了嗎?!


我再次邀約對方家長。


有其他方式解決嗎?!』這時對方爸爸口氣委婉許多。


你說呢?!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回答。


你們的小孩向我們道歉!這件事就算了!


他似乎認為這是解決的方式,而且說得有些勉強


在一旁的老師似乎認為這很合理,還猛然點頭


結果,我直接拒絕,說:


不!!!


這個拒絕一出現,大家又都愣住了


為什麼?!』對方家長認為我很無禮拒絕他們的善意。


我清了清喉嚨,說:


該道歉的不應該只有我們家的小孩!


起因是誰呢?!你認為你們的小孩沒有錯嗎?!


請不要告訴我:被打和流血的人已經夠可憐了,所以可以免責!


那麼你認為該如何?!』對方家長問。


我知道他是壓抑著火氣,也知道他有些小來頭


你們的小孩也必須道歉!』我認真的說。


我看見他鐵綠著臉的表情實在很好玩,於是補充一句:


還要正式寫和解書,請老師當第三公證人!


此話一出,相信大家都會認為我不通情理,其實這是為了避免未來產生麻煩。


事情的結局就是如我的要求:


一、這2個小孩彼此道歉,互相寫一份道歉卡給對方。


二、雙方家長簽立和解書,老師當公證人。


三、此間醫療費用憑收據由我方支付。(其實也不需要看醫生,所以免付)


*****************************************


後來回到大姐家時,我問她:『為什麼妳要道歉…?!』


她說:『對方家長很兇,對方小孩也流鼻血…!』


後來我們聊很多,我略作整理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一、『闖禍』有時是一種無價的學習


1.不要讓小孩子因此退縮了!


2.即使在外頭打架,先問清楚原因!(不要急著揍小孩,這也是一種教育!)


3.有時候我還會告訴自己的小孩:『打得好!』『我也一樣會忍不住去K他!


4.但是事後等小孩心平氣和之後再引導:如果重來一次,有其他方式嗎?!


5.不論如何,當家長的心情必須很平緩!



二、即使小孩真的犯錯了,家長不必急著去道歉:

  1.又不是家長犯錯,所以請家長不必『強出頭』吧!

  2.要道歉的是小孩子,所以小孩必須在過程中了解『錯在哪』!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function () { setTimeout(() => { jQuery.ajaxSetup({ cache: true }); jQuery.getScript("https://js.pixplug.in/addon/11/production.js?v=1710153344", function(data, textStatus) { jQuery.ajaxSetup({cache: true});jQuery.pixAddonRelatedArticle({"blog_relatedarticleshow":"post","blog_relatedarticle":"site","blog_relatedtemplate":"system","addon_username":"c136588921","addon_expired_at":0,"addon_ismobile":false,"addon_isvip":false,"addon_is_allow_setting":false});jQuery.ajaxSetup({cache: false}); }); jQuery.ajaxSetup({ cache: false }); const _piq = window._piq || []; _piq.push(['trackEvent', 'rs2022::文章頁::文末推薦/desktop', `load::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all::old`,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1.0001]); let checkOldRelatedCount = 1; let checkOldRelated = setInterval(() => { let checkOldRelatedCount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ix-related-post-showed .relative-item'); if (checkOldRelatedCount >= 10) { clearInterval(checkOldRelated); return; } if (checkOldRelatedCountElement && checkOldRelatedCountElement.length > 0) { checkOldRelatedCount = 10; checkOldRelatedPAEvent(checkOldRelatedCountElement); } checkOldRelatedCount++; }, 1000); }, pix.lazyLoadDataDelayTime); const checkOldRelatedPAEvent = (element) => { const options = { threshold: 1 }; let callback = (entries, observer) => { entries.forEach((entry, index) => { if (entry.isIntersecting) { const action = entry.target.dataset.source === 'emmahot' ? 'article' : 'falcon'; const link = entry.target.dataset.articleUrl; _piq.push(['trackEvent', 'rs2022::文章頁::文末推薦/desktop', `imps::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action}::old`,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link}`, `1.000${index + 1}`]); entry.target.addEventListener('click', () => _piq.push(['trackEvent', 'rs2022::文章頁::文末推薦/desktop', `click::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action}::old`,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link}`, `1.000${index + 1}`])); observer.unobserve(entry.target); } }); }; const observer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callback, options); element.forEach((post, index) => observer.observe(post)); } });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果然有話>:考你全家資源富足、萬事小心(張大春)



2009年06月02日蘋果日報



每到考季,我都會想起幾段家事。在我剛上初中的那兩天裡,父親翻看了幾遍我的新數學課本──我還記得第一個單元是「集合」──他嘆了口氣,跟我說:「你的數學以後要靠自己了,我幫不上忙了。」
此後如何解題、如何溫課、如何應考、如何習慣紅字等細節已經不堪回首了,只記得每每拿著一張白卷讓父親簽字的時候,他總是說:「空白的地方多,簽哪兒好像都可以,是吧?」




高二分組以後,我向父親表達了厭惡數學、甚至厭惡數學老師的意思。他淡淡地說:「數學我是不成的,但是『等於』的道理我還懂一點;『不懂』不等於『討厭』,不是嗎?」
高中畢業前夕,我的數學科已經補考了五次,還是零分。我一向不願意親近的老師龔啟雄先生把我叫了去,充滿溫情地說:「這樣吧,我把這第六次的考卷讓你再考一次,你只要會一題,就可以去領畢業證書,好嗎?」我果真死背了一題的算式和答案(是「四階行列式展開求值」),而得以文憑進場考大學。
30多年轉眼過去,我的孩子也逐漸接觸較艱難、較繁複且看來更豐富的課程。我總覺得自己跟孩子們說:「你的某某學科以後要靠自己了,我幫不上忙了。」這話的日子快要到了──而且顯然不止是數學而已──小學中年級的社會科、自然科、甚至我自認得心應手的語文科,都像是隨時都在暴露我常識上的死角。我總不能立即回答:「台灣三大古老水圳在哪裡?」「請辨認下列何者是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暢』的部首是什麼?」「『我既緊張、又興奮、還帶著些許的不安』──請說明這是哪一種修辭法?」
年紀還小的孩子若是還沒有讓刁鑽的試題打壞了對知識的好奇,算是叨天之幸。但是我隱隱然察覺:光是靠我父親那一套從容不迫、雲淡風輕的生命格調來面對課業壓力似乎已經行不通了。家長們打從孩子還在童幼階段就開始擘劃諸般最便捷而有效率的學習環境,從請家教、補學科、作評量、習才藝,到陪讀助寫,甚至一起動手搞科學實驗或田野調查,可以說無役不與。當然,社經地位較高、生計資源較豐裕的家庭更能夠協同作戰,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卻說這十分公平。



學力鑑定全家戰鬥


現行講究級分群組、精算落點、強調「機會╱公平」的升學競爭,並不能導正「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頑強迷思,一方面使得中上教程的入學門檻向下延伸到學齡前,一方面也讓一個人的學力鑑定變成了全家人的生活戰鬥。
我還聽說:一次基測五科只錯了六題的考生未必能順利進入前三志願的學校就讀。然而這還不是關鍵,真正值得進一步探勘的是:一般說來,考題不難;也不能難,難了大考中心要挨罵。
考題不難,只好甄別臨場疏失與否。學力考試所取者居然就是熟練題型,萬般謹慎;而學子之千錘百鍊所從事者,竟是錙銖細較於考題語言之各種陷阱。
我除了慶幸自己早已經度過世俗眼中的所謂學程之外,還剩下一個疑惑:每年幾十萬學子的前半生,都困在形異而質同的考題裡,把知識和人格一齊比窄,但是我們還津津樂道其公平──除了公平入門,我們還能期待知識教養環境裡的什麼呢?




作者為作家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董事長與清潔工】


 


有一位董事長處理好文件從董事長室步出來,時間已經很晚。所有的職員已經下班
回家,只看到清潔工很認真地跪著擦地板。
董事長看他工作認真又仔細,很高興地走過去拍拍他肩膀慰問:「兄弟,好好
幹!像你這般認真工作,有一天你也可以當老闆。」
清潔工站了起來,感動得熱淚盈眶向董事長鞠躬,感傷地說:「謝謝董事長,也請
您要好好幹,因為我以前也是董事長。」
**朋友們,您能體會這位清潔工和董事長的心境嗎?處在多變的時代,可有時時
存有危機意識?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鸚鵡的啟示
 
一位生意人上飛機坐定後,很驚訝地發覺身旁竟坐了一隻衣冠楚楚,繫著安全帶的鸚鵡。
 
當生意人向空服人員要咖啡喝時,身旁的鸚鵡對著空服員嘎嘎叫道:
「小姐,妳怎麼這麼胖啊?妳一定很懶惰。好吧!反正妳要跑一趟,順便幫我弄杯威士忌來喝喝吧,動作快點。」
 
當面受到這種侮辱,空服員儘管心裡氣惱,還是盡責地端來一杯威士忌,不過卻把生意人要的咖啡給忘了。
 
當她要再跑一趟去端咖啡時,鸚鵡已經把剛端來的威士忌一飲而盡,又嘎嘎叫道:「再給老子來一杯,妳這個又賤又醜的女人。」
 
自咬牙切齒的空服員不久後端來第二杯威士忌,但因怒火中燒,又把咖啡給忘了。
 
生意人再也受不了這種劣等服務,決定試試鸚鵡的方法。
「喂!小姐」他疾言道,「我跟妳要了兩次咖啡,兩次妳都忘記。妳這個豬頭!現在趕快去給我端來,否則我海扁妳一頓。」
 
幾分鐘後,兩名壯碩的空中少爺走過來,把生意人和鸚鵡從座位上揪起來,打開緊急逃生門,把他們扔出飛機。
 
正當一人一鳥在空中急速下墜時,鸚鵡忽然展開雙翅,轉頭對生意人說:「以一個不會飛的傢伙而言 ..你剛才真他媽的有種.....
 
 
這個故事的啟示是:
不要問: "別人可以做,為什麼我做就不行?"
       
 因為別人有「你所沒有的」優勢 !

 
 
 







向鸚鵡問老鷹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
獵人養了一隻老鷹,幫助他狩獵;也養了隻鸚鵡,還教會鸚鵡說話。
閒暇時,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
 
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
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
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不打緊,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的把獵人抓成大花臉。
 
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在與朋友見面之前,
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數落老鷹的不是。
 
鸚鵡說:「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兇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但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但溫馴,你打獵時,雞還能生蛋繁殖,一舉兩得。」
 
獵人聽了,心裡受到鼓動,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
 
回到山上,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
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
以致於整個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
 
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
 
沒有收穫的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沒辦法管到鸚鵡,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
 
故事的啟示:
當人們遭遇問題時,總是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
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但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
去解釋別人的心態、能力、經驗。
 
故事中的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
但鸚鵡的思考畢竟是鸚鵡、心態畢竟是鸚鵡、能力是鸚鵡、經驗是鸚鵡,
無論如何都是鸚鵡,永遠不可能成為老鷹。
 
所以當詢問對老鷹的意見時,應該詢問另一隻老鷹,而不是問一隻鸚鵡。
 
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但你得到的,不過是鸚鵡的看法。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一段報導....


值得玩味的一小段話....


 


"有個朋友把大部分的積蓄買了雷曼兄弟的連動債,最近在一起聚餐她搶著要付錢,我怎麼好意思,一面跟她搶著付、一面同情的對她說:「妳都賠了一千萬了,還付什麼錢?」誰知道她有她的道理:「我能給雷曼兄弟一千萬,為什麼不能請你們吃個便飯?」聽完大家哈哈一笑,「有道理,就妳付吧!」我太太覺得有點對不起她,以前她愛買名錶,常被我太太勸阻,現在她說:「妳當時如不阻止我,至少我可以把名錶從手腕戴到手臂,也不會什麼都沒有了!」..........."



2009年02月27日蘋果日報



趙少康傳真:該花就花(趙少康)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專一~ 是一項困難的功課 



 


春秋時候,楚國有個擅長射箭的人叫養叔。


他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楊枝上的葉子,並且百發百中。


楚王羨慕養叔的射箭本領,就請養叔來教他射箭。


養叔把射箭的技巧傾囊相授。


楚王興緻勃勃地練習了好一陣子,漸漸能得心應手,就邀請養


 


叔跟他一起到野外去打獵。


打獵開始了,楚王叫人把躲在蘆葦叢裡的野鴨子趕出來。


野鴨子被驚擾地振翅飛出。


楚王彎弓搭箭,正要射獵時,忽然從他的左邊跳出一隻山羊。


楚王心想,一箭射死山羊,可比射中一隻野鴨子划算多了!


於是楚王又把箭頭對準了山羊,準備射牠。


可是正在此時,右邊突然又跳出一隻梅花鹿。


楚王又想,若是射中罕見的梅花鹿,價值比山羊又不知高出了


 


多少,於是楚王又把箭頭對準了梅花鹿。


忽然大家一陣子驚呼,原來從樹梢飛出了一隻珍貴的蒼鷹, 振翅往空中竄去。


楚王又覺得不如還是射蒼鷹好。


可是當他正要瞄準蒼鷹時,蒼鷹已迅速地飛走了。


楚王只好回頭來射梅花鹿,可是梅花鹿也逃走了。


只好再回頭去找山羊,可是山羊也早溜了,連那一群鴨子都飛得無影無蹤了。


楚王拿著弓箭比畫了半天,結果甚麼也沒有射著。


默想:


你是不是這也想做、那也想做,結果反而一事無成?


專一~ 是一項困難的功課,卻是必學的人生科目



 

Breat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